01 - 06

城奧大廈

項目圖冊
  • 設計結束時間

    2017 年 04 月 21 日

  • 竣工時間

    2018 年 12 月 31 日

  • 建筑功能(地上、地下)

    商務辦公

  • 用地性質

    B4綜合性商業金融服務業用地

  • 設計使用年限

    50年

  • 建設用地面積

    1.2273㎡

  • 總建筑面積

    69929㎡

  • 地上面積

    69929㎡

奧體南區OS-10B城奧大廈項目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奧體文化商務園區中心景觀10號地的東北角,地上建筑面積約7萬平米,地上19層,建筑最高點95米。建筑功能以商務辦公為主。一類高層建筑。本項目為地上建筑,地下部分在奧體南區地下公共空間項目范圍內,地下部分已建成,并已預留機電條件為地上建筑服務。


本項目位于一個規模超過10公頃的開放綠地之上,為了充分融入環境,并利用周邊的景觀文化資源,建筑通過柔和圓潤自由的空間形態實現與周邊道路和建筑的和諧對話。機動車由用地東側進出,用地內設車行環路。地下車庫設置1組雙行坡道出入口,位于用地北側,其他地庫出口與奧體南區地下公共空間項目共用。建筑東北角為辦公主入口,北側、西南及南側為商業主入口。地下一層與奧南地下公共空間相連,有通道連接周邊各個地塊及地鐵站。


建筑功能為商務辦公,本項目地下部分已經建成,其中地下一層與奧南地下公共空間B1層相連,設有有快速及慢速人行通道連接周邊各個地塊及地鐵站。地下二層主要功能為地下車庫,與奧體南區地下公共空間的地下車庫相連通并共用坡道出口。地下三層主要功能為地下車庫及機房,與奧體南區地下公共空間地下機房、市政管廊層連通,預留了為地上建筑服務的主機房。首層主要功能為商業、大堂、辦公門廳,大堂兩層通高,中區設置一個多功能廳,南側靠近中心綠地位置設置局部邊庭;二至十八層主要功能為高端商務辦公,共享中庭位于三層,面積約1000平米,可容納500人。十九層為設備層。


方案取自于花樣滑冰的運動軌跡,通過層層流動的軌跡生成動感的建筑形象與中央綠地自由曲線融為一體,同時回應了周邊的弧形的城市道路,仿佛明珠一般鑲嵌在場地之中。設計采用鋸齒形幕墻單元和蓑衣裝配幕墻來實現平直構件對曲面的擬合。每一層外幕墻通過鋸齒形幕墻單元進行排布,形成錯落勻致的肌理。中庭幕墻為了呼應外幕墻,同樣采用鋸齒單元幕墻形式,但區別在于每一個單元均出挑,層間內凹,巧妙擬合了層層收緊的內穹頂空間。


我公司設計團隊作為設計總承包方,完成了室內設計等專業專項設計內容。室內設計理念延續并融合了建筑設計以及周邊景觀的設計想法,在室內材料的運用以及室內裝飾造型上都以“感受自然,親近自然”為設計出發點,讓使用者在室內充分感受到自然的親和力和舒適感。在我公司設計團隊總體協調下,完成了景觀、夜景照明、鋼結構及幕墻等各專項設計內容,與建筑整體理念取得協調統一,實現精細化、專業化控制和品質提升目標。


由于位于環形軸線上的地下柱子已經建成,為了實現與放射軸線控制的地上外幕墻柱的連接,在首二層采用V柱進行轉換,將地下結構通過極具表現力的手法轉換到樓上結構,同時符合結構受力特性。屋頂Y柱作為外幕墻柱在穹頂的延伸,同時也具備重要的視覺需求。為了降低截面尺寸,設計將其模擬樹形分叉,在頂部收攏到一個圓環。內穹頂結構也沿放射軸線向中心匯聚到核心筒,最終與外穹頂網架聯系在一起,形成了非常穩定的雙層穹頂結構。


建筑專業-設計理念與技術策略


本園區未來將服務于2022年冬奧會,因此為了強調地域文化,方案取自于花樣滑冰的運動軌跡,通過層層流動的軌跡生成動感的建筑形象與中央綠地自由曲線融為一體,仿佛明珠一般鑲嵌在場地之中。城奧大廈作為本土原創設計的非標準大型復雜性公共建筑,由建筑師借助數字技術進行設計及建造控制。從設計到建造的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信息時代“個性化定制”實現自由設計的發展趨勢。


本項目為本土原創設計的非標準大型復雜性公共建筑,由建筑師借助數字技術進行設計及建造控制,從設計到建造的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信息時代“個性化定制”實現自由設計的發展趨勢。各參建方還嘗試以設計團隊的數字模型作為中心基礎模型,實現全生命期BIM應用,以達到“數字孿生”的目標,整個設計到建造到運維的過程中體現了面向未來的數字建構思維。并以此發表論文“自由與秩序——奧南0S-10B大廈數字建構實踐”。


本項目實現了全專業的協同設計,完成了全專業的BIM模型。首層V柱、穹頂Y柱、蛇形坡道、飄帶出入口等異形結構系統都建精細模并利用參數進行控制和輸出,可直接對接鋼結構施工。幕墻數字模型也直接提交給幕墻廠家進行進一步深化和加工,幾千組不同的幕墻單元均可批量定制。在有限的工期內可高效生產加工出多類型的構件,并借助坐標數據和儀器進行現場的精確定位和安裝,有效控制施工誤差,保障了建造成果與數字模型的高度一致。


本項目建筑形體的不規則帶來大量的復雜曲線和曲面,因而前期建立了幾何邏輯來控制。建筑軸網由放射軸和平行軸網的組合,前者控制幕墻及外圈幕墻柱實現形式一致,后者控制核心筒及建筑功能平面滿足承重和功能訴求,各自明晰互不干擾又合理關聯。各層板邊線和幕墻線都被擬合成為弧線的組合,曲面被逆合成傾斜的鋸齒幕墻,出入口曲面被擬合成單曲面,最終規避了所有的雙曲面,不僅效果豐富而且降低造價。


結構專業-設計特點


該項目地下部分屬地下空間項目,于2014年施工完畢,2015年地塊上部拍賣后根據新的使用功能要求重做地上建筑方案。新方案重新定義了一套建筑軸網,室外地下頂板拆除重做,室內夾層下插型鋼柱、首層采用V形柱實現外邊柱柱網轉換。


本工程為鋼框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結構,地上屬于復雜異形鋼結構,所有豎向結構不規則收向軸網中心,整體結構呈以中心線為對稱軸的異形橢圓。結構難點如下:


1.首層V形柱轉換結構 ,型鋼柱下插一層,首層加型鋼混凝土環梁。


2.高60米的弧形邊庭空腔結構,立柱隨建筑幕墻位置隔根布置,上下不對齊,5層以上每兩層加水平支撐,以保證結構的穩定。


3.高80米的內層網殼,跨度32米,環梁與主梁平面外連接


4.外層網殼,斜柱分叉成Y形,環梁與主梁平面外連接


5.蛇形坡道,一半于已完成的地下,一半與地上鋼結構連接


該工程結構體系存在大量斜度不同的柱子及曲梁曲柱,產生了大量復雜節點,點位及加工難度系數均很大,借助BIM技術設計施工,最終實現了結構成就建筑之美。由于該建筑存在大量無建筑面積的結構空間,所以每平米用鋼量比較高。


給排水、消防系統-技術特點

1.所有衛生器具配件均采用滿足LEED節水器具要求;


2.設置雨水收集及回用系統,減少自來水用水量;


3.本項目與奧體文化南區地下空間項目共用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消防水池容積按地下空間消防用水量確定。本項目與消防泵房分別位于奧體文化南區地下空間項目的兩側,相距約700m,給消防給水安全帶來很大挑戰,消防給水干線采用熱浸鍍鋅無縫鋼管(承壓等級2.5MPa);消火栓分區干線為無縫鋼管,自噴系統、水膜防護冷卻系統報警閥前管道為無縫鋼管;大空間智能滅火系統干管5層以下為無縫鋼管。


4.樓層為不規則圓形,每層均不相同,采用BIM模型能夠解決弧形消防干線無法穿梁問題,節省了空間;同時也能解決自噴噴頭無法定位的問題。


電氣專業-綜合效益

設計原則:技術先進、方便實用、安全可靠、投資合理。系統設施的配置原則是盡量體現智能化辦公建筑的個性與獨特性,并重點考慮環保和節能以便于長期運行、維護。 將目前國內外先進的供配電技術、照明技術、電氣安全技術等運用到建筑中,在提供溫馨、舒適的辦公環境的前提下,降低能量消耗,實現安全可靠的運行,使建成后的辦公建筑高效、穩定的運營。


在充分滿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減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設計總負責人:

主要設計成員

建筑-負責人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邵韋平、劉宇光、郝亞蘭

高級工程師:吳晶晶

工程師:王風濤、高陽

結構-負責人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周思紅


高級工程師:張世忠、沈凱震


工程師:龐巖峰,池鑫,常虹

設備-負責人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鄭克白

高級工程師:祁峰、翟立曉、張成,李曼

電氣-負責人

高級工程師:陸東

工程師:艾妍

全球工程建設行業卓越BIM大賽建筑設計類別中型項目組最佳實踐獎第二名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