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專業-設計理念與技術策略
本項目作為建國以來北京市投入建設最大的整體醫院遷建項目,本著如下設計理念:立足神經外科特色分設??茦羌熬C合門診樓,面對不同患者;模塊化布局適應未來發展需求;人性化的功能空間最大限度的圍繞患者為中心建設;圍繞醫技區域布局的診療體系,實現醫療資源共享;生命搶救體系共享, 搭建生命搶救綠色通道;專業的醫療流程設計保證醫院感控的實施;現代化物流體系實現醫院的智能運輸;先進的智慧醫療系統,實現數字化醫院等。
1)外遮陽技術:??崎T診樓外側象征神經元的遮陽表皮進行遮陽。
2)冰蓄冷系統節約運行電費:利用低谷電價削峰填谷緩解用電負荷高峰節省運行費用。
3)多種冷熱回收技術:采用熱回收型新風機組和帶熱回收的基載主機,節約能耗。
4)智能化室內空氣品質控制:采用數字化節能風機、智能風量調節模塊末端、智能化控制系統,實現自動通風調節。
5)采用大溫差供冷技術:節省系統流量和管材。
結構專業-設計特點
天壇醫院A1門診樓是鋼框架加支撐的結構體系,平面是內圓與外環通過三道連橋連同的造型。外環輪廓是圓形與等邊三角形的融合,直徑約80m,結構沿徑向滿布兩跨框架。中間的圓形大廳直徑26m,根據建筑需要,中心是一個直徑18m的圓形無柱空間,通過三相框架梁互相搭接形成。內外連接通過三道跨度14m的鋼橋連接,并形成三個大中庭空間。
由于本項目要求地震設防烈度較高,需要按照8度(0.3g)地震力的計算,每層層高5m左右,為滿足無側移框架假定的設計要求,在最外圈框架樓梯間的位置,通過6組貫通各層的中心支撐,為結構提供足夠的抗側向位移能力。結構平面三向對稱,布置簡潔合理,傳力路徑明確,最大限度的保證了建筑使用空間的通透。構件截面經濟合理,材料利用率高,在實現復雜造型的同時也完成了結構的優化。
天壇醫院A2A3A4病房樓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建立墻結構,層數較高,因房間自然采光要求,平面狹長,為達到醫院8度(0.3g)抗震要求,采用阻尼器減震措施,在部分剪力墻連梁上布置剪切型金屬耗能器。將剪力墻的厚度有效減少,節省造價,擴大建筑使用空間。
在病房樓與A5醫技樓相連接處,采用嵌套式結構縫,滿足建筑手術區內的凈化要求。
各樓普遍采用型鋼鋼骨配置在受力較大的混凝土構件內,有效控制混凝土構件截面。
暖通專業-技術特點
1)冬季采用冷卻塔供冷
設置1組冷卻塔,作為冬季內區無工藝要求的房間供冷的冷源。
2)基載主機帶熱回收
2臺帶熱回收的基載主機,在制冷的同時,把制冷機的冷凝熱加以回收,用于加熱生活熱水
3)冰蓄冷技術的應用
A區冷源采用冰蓄冷系統,既緩解了用電負荷高峰,又利用低谷電價節省運行費用,起到削峰填谷作用
4)冷凍水8°C大溫差供冷
冷凍水系統供回水溫度為5.5/13.5°C,8°C,大溫差供冷節省系統流量,降低水泵功耗
5)四管制空調系統的應用
對于手術室及其他有特殊需求房間,需要常年供冷或供熱,設置四管制空調系統可靈活對房間制冷或加熱,滿足不同使用需求
6)智能通風系統的應用
給排水、消防系統-技術特點
1)給水系統充分利用市政水壓,高、中區給水及熱水分別為中、低區系統做備用。
2)A區熱水采用制冷機冷凝熱回收預熱生活熱水,BC區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
3)沖廁、車庫沖洗、綠化用水道路澆灑等采用市政中水。
4)綠化采用噴灌技術。
5)室外設置雨水調蓄池等措施緩解市政雨水排水壓力全院區調蓄容積達1萬立方米。
6)衛生器具采用節水型,污廢水分流室外設隔油池、化糞池、衰變池等處理特殊污廢水后再經污水處理站處理后排入大市政管網。
7)設置蒸汽鍋爐制備蒸汽供院區消毒供應科、凈化空調加濕。
8)消防水三區合用系統高大空間采用大空間智能型滅火系統,電氣房間采用氣體滅火形式,重要醫療設備用房設置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
電氣專業-綜合效益
天壇醫院新院區將有兩個新定位,作為豐臺區第一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天壇醫院首個定位即豐臺區的區醫療中心,要承載整個豐臺區255.5萬民的健康保障。同時,天壇醫院是整個中國神經科學的臨床創新中心,要承載中國神經科學領頭羊的作用
智能化專業-技術特點
提出智慧醫院物聯網的概念,通過射頻識別、傳感器、紅外感應、全球定位、圖像識別等信息感知設備和網絡,按通信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感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采用多機制識別和感知技術,實現多源數據相互融合和協同利用,通過網絡和移動終端設備,為物聯網的廣泛應用提供廣泛便捷的展示和應用,為醫療機構、政府職能部門和個人提供全方位服務,打造全方位,全對象,全過程智慧醫院的建設目標
通過物聯技術全面提升醫院基礎設施智慧化程度,建設智慧醫療,達到高效有效的醫院管理、應需而動的公共服務、無處不在的信息溝通、便捷安心的醫療氛圍、學習與分享的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