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kttvg"><sup id="kttvg"></sup></strike>
        01 - 09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旅客航站樓和綜合換乘中心

        項目圖冊
        • 工程地點

          北京大興+河北廊坊

        • 設計時間

          2014-2017

        • 建筑規模

          780,000m2

        • 合作公司

          民航機場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北京新機場選址在北京城區正南永定河北岸,北距天安門46km,2018年9月正式命名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按照總體規劃,大興機場遠期容量為每年1億以上人次,分為南北兩個航站區,本期建設的北航站樓及配套設施先期滿足4500萬人次,并可帶動隨后建設的南側衛星廳而達到7200萬人次的北航站區容量目標。


        機場外部交通由新建機場高速路、機場北部橫向聯絡線及由其引入的既有京臺和京開等4條高速公路,與南北走向的新機場快線和京雄城際線、東西走向的廊涿城際線等3條軌道線共同組成“五縱兩橫”的交通網絡,集中匯聚于航站樓前。具備了強大的民航運輸能力和通達的外部交通條件,大興機場將成為新的航空樞紐和綜合交通樞紐,發揮服務北京、輻射周邊、帶動區域協同發展的綜合功能。


        大興機場本期建設4條跑道,航站區位于間距2380m的東一和西一跑道及其平行滑行道之間。航站區是機場的核心功能區,直接服務于航空旅客,其規劃設計的基本問題在于如何應對每年7200萬的客流量,這是目前一次性建設航站設施的最大設計容量,既要滿足大量飛機???、交通接駁、旅客處理、行李處理等多種設施的綜合排布,又要合理控制航站樓的總體建筑尺度、技術系統規模和旅客步行距離,此前沒有同等規模的機場經驗可以借鑒。


        面對這個具有挑戰性的題目,在航站樓方案招投標階段,多家設計單位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包括單樓集中、兩樓并置、四樓對置等模式,代表了對超大容量航站樓進行分合處理的不同思路,其中單樓集中式還有多種不同的指廊布局方案。最終確定的方案由集中的航站主樓和6條互呈60o夾角的放射指廊組成(包括5條候機指廊和1條配套服務指廊),以簡單直接、近乎圖示化的方式詮釋了“集中式”這一概念,并刷新了單一航站樓的設計容量記錄。


        面對超大的設計容量,航站樓首次采用了雙層出港高架橋及樓內雙層出港廳布局,到港功能也分為國內和國際雙層布置,為大量的車輛???、值機辦理、檢查通道、行李處理等流程設施布置提供了必要條件,并控制了主樓平面尺度。以5條放射指廊接駁飛機,在近機位數量和最遠登機口步行距離之間取得了良好平衡。


        除78萬m2的主體航站樓及綜合換乘中心外,航站區還包括了樓前雙層高架橋和地面道路、地下軌道車站、綜合服務樓、兩座停車樓和制冷站等交通及配套項目,共同組成了一個建筑功能和技術系統都緊密銜接的大型交通樞紐綜合體,總建筑面積約143萬m2。


        在航站區北部,連接外部道路交通的主進出場路采用了高架形式和開放的U形布局,東西高架路間距為1000m,讓出中軸區域供多條軌道從地下垂直接入航站樓前。U形高架路圍合了機場的主工作區,采用密路網、小地塊劃分,中部利用軌道上蓋區集中布置工作區的服務配套和人防停車設施以及景觀綠地。

        建筑專業

        1. 世界首創的五指廊放射構型,縮短旅客步行距離,提升旅客體驗。

        2. 世界上首次采用雙層出發車道邊的大型航站樓,解決旅客量與車道邊資源的矛盾。

        3. 軌道交通零換乘,提高換乘效率,充分發揮空鐵聯運的綜合交通樞紐的運行效率。

        4. 整合建筑外觀,內裝,結構,熱工的一體化大跨度外圍護系統,為旅客帶來全新體驗。

        5. 國內最為豐富的商業服務,實現服務旅客與增加非航收入的雙贏。



        結構專業-設計特點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首,是全球已建成的最大航站樓。航站樓獨特的建筑造型、巨大的建筑規模、高鐵穿越航站樓、高烈度區抗震等給結構設計帶來了巨大挑戰,設計團隊在工程設計中探索和實踐,解決了諸多關鍵技術問題,完美地實現了建筑設計理念,主要難點及創新點如下:


        1. 設計與成樁工藝質量控制統籌兼顧的設計理念及實施方法;基礎協同設計,實現沉降差按千分之一控制的高標準。

        2. 建立考慮輪軌激勵與列車風共同激勵作用的車致振動影響分析方法,攻克基于多場景轉換的列車風壓時程分析及車體氣動噪聲模擬的難題,提出高鐵軌行區與航站樓共構結構的高鐵列車振動分析及振動控制的解決方案,解決全球最大空地一體化交通樞紐的振動控制難題。

        3. 提出基礎隔震與層間隔震相結合的隔震新形式,研發大直徑隔震支座、全球最大的彈性滑板支座、大行程粘滯阻尼器及適用于大變形的新型隔震構造,建成由1152個不同類型大型隔震支座和112套大型阻尼器組成的全球最大組合隔震系統。

        4. 提出大跨柱網轉換設計方法及措施,研發了鋼結構與混凝土結構轉換的設計方法及構造措施;提出詳盡的超長結構設計及施工措施,解決了超大平面尺寸混凝土結構的裂縫控制問題,其中中心區結構尺寸約為513m×411m。



        設備專業

        采用場區供水管網直接供水與采用箱式無負壓系統供水,空調熱回收機組作為非供熱季生活熱水熱源,回收空調冷凝廢熱,供冷供熱結合實現能源的綜合利用。屋面雨水采用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統,設計重現期按20年,采用溢流系統,總設計重現期為50年,中心區橢圓天窗部位設計重現期按100年。采用污廢水合流的排水系統。


        設有室外消火栓系統,室內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消防水炮系統,自動掃描射水高空水炮系統,氣體滅火系統及磷酸銨鹽干粉型滅火器和水基滅火器。消防水池總有效容積1512m3,高位水箱總有效容積100m3。采用消防性能化評估分析的消防解決方案,實際設計水量按規范規定水量2倍選取,消防泵組均為二用一備。



        電氣專業

        高壓10kV雙環網配電,提供了供電可靠性,滿足航站樓最低為二級負荷的供電要求。變壓器裝機密度135.6VA/㎡,根據航站樓多用戶、多種類設備的特點規劃配電干線,供配電系統在高可靠性的前提下兼顧靈活性,既可滿足駐場單位及航站樓用電要求,又節省初期建設投資,系統經濟性較好。設智能樓宇集成管理系統,對建筑設備管理系統、消防系統、信息系統等進行集成,構建真正的應用平臺,讓各監控系統能夠充分利用其他系統數據支持自身系統的節能高效及更加可靠運行,構建智慧航站樓。通過選用節能型干式變壓器、綠色照明設計、無功功率補償、諧波治理等措施,實現節能和綠色建筑電氣設計。

        設計總負責人:

        設計團隊主要成員

        責任建筑師:王曉群

        設計負責人:曉群、王亦知、劉琮、萬昊(民航)、李樹棟(軌道)、黃源(內裝)、陳昱夫(停車樓)、李春麗(綜合樓)、闞卓威(綜合樓)

        建筑專業

        航站樓和換乘中心:門小牛、石宇立、張永前、胡霄雯、彭晶倩、王一粟、徐文、孫弘揚、田晶、高璇、任廣璨、房萍、劉陽、楊正道、吳波、徐俊杰、陳妤、李倬、王良苗、王鑫宇、沙子巖、張崴、郭家楨、王憲博、張濤、張晉、顧晶、王琛、王浩然、郭策、張懷瑩、孫傳傳、李丹、汪順、唐滔、曹宇芳、張玉芝、王寶泉、包松宇、王新宇

        停車樓 / 綜合樓 / 制冷站:張葛、吳懿、蘭嵐、侯遐聞、鄭晨曦、孔媛、徐珂、陳靜雅、劉偉、黃古開

        結構專業

        專業負責人:束偉農、祁躍、朱忠義、周思紅、張翀、秦凱、張林、孫宏偉

        航站樓和換乘中心:馮俊海、張碩( 大)、張碩( 小)、楊軼、吳建章、常堅偉、趙胤、耿偉、計凌云、王哲、梁宸宇、周忠發、崔建華、王毅、李華峰、鄧旭洋、卜龍瑰、袁林華、方飛云、王媛、盧萍珍、楊爻

        停車樓 / 綜合樓 / 制冷站:張世忠、池鑫、沈凱震、王偉、龐巖峰、耿偉

        設備專業

        專業負責人:韓維平、谷現良、穆陽、林偉、王威、劉沛

        航站樓和換乘中心:高振華、唐藝丹、錢雨寧、肖博為、李堃、屈連松、賈洪濤

        停車樓 / 綜合樓 / 制冷站:張亦凝、劉強、劉志強、劉春昕、趙煜、康曉鵾、張崎、徐廣義

        電氣專業

        專業負責人:劉侃、范世興、張蔚紅、晏慶模、趙亦寧

        航站樓和換乘中心:郭鵬亮、潘明、劉浩辰、徐楠、溫嘯晨、金越、任世偉停車樓/ 綜合樓/ 制冷站:劉雙霞、王芬、宋立立

        經濟專業

        張鸰、高峰、劉國、張新偉、張菊、袁雯雯、李琳琳、靳麗新、王國勝、高洪明、朱海峰、陳亮、張廣宇、羨幼平

        主要設計顧問

        綠色節能:清華同衡

        BIM 設計:維樹科技

        建筑幕墻:新山幕墻+ 北京建院復雜結構所

        捷運系統:Lea+Elliott

        空間照明:蓋樂照明

        標識系統:大連伊斯特

        園林景觀:元景景觀工作室

        2020-2021年度魯班獎;

        中國鋼結構金獎杰出工程大獎;

        2016創新杯BIM應用大賽最佳交通樞紐獎;

        2017北京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BIM單項獎;

        2020全球工程建設業卓越BIM大賽最佳應用實踐項目第三名;

        全國首個同時具有綠色三星和節能3A認證的機場航站樓建筑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91
      1. <strike id="kttvg"><sup id="kttvg"></sup></strike>